48、泡好一杯(壺)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?
沖泡一壺好茶,受到各種因素影響,不僅是茶有好壞,還受到不同泡茶者的沖泡習慣的影響,沖泡出的茶湯香氣、滋味往往也有差別。有經驗的泡茶者了解所泡茶葉的特性,能夠根據茶性選擇合適的泡法,控制呈味物質浸出速率,突出其品質特點中令人愉悅之處,降低品質缺陷造成的不悅感。
泡茶的基本要素可以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:
①茶的質量,茶本身質量的優劣是茶湯滋味的先決條件;
②沖泡用水,水中含有的礦物元素或其他物質對沖泡結果有影響;
③茶器,茶器不同的造型與材質對沖泡結果有影響;
④沖泡時間,不同的浸泡時間茶葉中可溶性物質浸出率不同,對茶湯滋味有影響;
⑤沖泡水溫,茶葉呈味物質和香氣成分在不同溫度下浸出率和揮發率不同,對沖泡結果有影響;
⑥茶水比,不同的茶水比對茶湯濃度有影響。
49、泡茶時沖泡時間如何把握?
沖泡時間對茶湯滋味有明顯的影響,一般泡茶時間從10秒至3分鐘都為合理時間范圍。在其他因子相同的情況下,沖泡時間越長,茶湯中的呈味物質浸出量越大,茶湯中的水浸出物含量就越高。茶湯中的水浸出物含量和滋味濃度成正相關,因此泡茶時間長,茶湯濃度就高;泡茶時間短,茶湯濃度低。不同人飲茶時喜好的濃度差異較大,有人喜歡喝濃茶,有人喜歡喝淡茶,因此泡茶時間還要根據品飲者喜好而定。
一般說來,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。水溫越高,有效物質浸出越多,茶湯也越濃。反之,水溫越低,有效物質浸出越少,茶湯也越淡。但不同的茶類對水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。沖泡芽葉細嫩的名優綠茶,水溫不宜過高,一般以75~85℃為宜,因為名優綠茶的芽葉比較細嫩,用稍低一些的水溫沖泡,茶湯嫩綠明亮,滋味也較鮮爽;而在水溫較高的情況下,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容易浸出,影響茶湯滋味,茶葉中所含維生素C也易被破壞。
泡茶水溫還可根據地域、年齡、性別、習慣等因素進行適當調節。一般來說,沖泡烏龍茶、黑茶、白茶、花茶,則水溫要高些,可選用沸水。紅茶和黃茶視茶葉嫩度而定,嫩度較高的茶泡茶水溫宜低,可選擇75~85℃;茶葉嫩度較低則泡茶水溫需要較高,可選擇85~95℃。
一般來說,茶多水少則味濃,茶少水多則味淡。如何掌握適度的茶水比例,則要根據茶葉的種類、茶具的大小及飲用者個人品飲習慣來確定。如沖泡名優綠茶、紅茶,茶與水的比例大致可以掌握在1:50~1:75,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,加入150~200毫升、75~85℃的水即可。如沖泡普洱茶、烏龍茶,同樣的茶杯(壺)和水量,用茶量則應高出一般紅、綠茶一倍以上。
少數民族嗜好的磚茶,茶湯濃度高,其分解脂肪、幫助消化的功能也強,因此煎煮時,茶和水的比例可以達到1:30~1:40,即50克左右的磚茶,用1500~2000毫升水。
泡茶倡導茶水分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:
①不同的茶類適宜的沖泡次數不一樣,茶水分離可以充分體會每泡茶帶來的感官享受;
②茶葉中不同的化學成分浸出規律不同,茶水分離可以通過控制出湯時間使每泡茶品質更均一;
③茶水分離會更好地發揮茶的品飲和營養價值,對茶湯色澤、滋味及營養成分的保留更有利。
有些人認為第一泡茶不干凈,泡茶時總是將第一泡茶水倒掉,認為這樣可以洗灰塵、去農殘。這種做法是有誤的。目前茶葉加工大多實現機械化、連續化、清潔化,這樣生產出來的茶葉是很干凈衛生的。
市場上銷售的茶葉要求必須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,只要消費者購買的茶葉是合格產品,茶葉的衛生指標就值得信賴,可以放心飲用。更為重要的是,茶葉在沖泡第一遍時,大部分氨基酸、咖啡因、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已經浸出,將其倒掉就失去了這些營養成分。所以,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合格茶產品的第一泡不應該倒掉。